主角 自留原生種光輝母鳥小玉 緣起:
進口基因公+原生略帶紅腹母 → 黃化光輝母
藍白肚公鳥+黃化母 → 自留原生種母鳥小玉,承襲了黃化媽媽的水汪汪大眼睛
嗯嗯.....以基因遺傳來說,唯一自留的原生種母鳥會帶隱性的藍白肚基因,運氣很好的,在還搞不清楚遺傳基因的情況下,家裡又沒有多餘的公鳥,只好把原生母配對給另一隻藍白肚公鳥,子代因此出過原生種母鳥*3、海水綠公鳥*2、海水藍母鳥*2、藍白肚公鳥*3、藍白肚母鳥*1,共留下11隻子代之後就離開世界了。
是小草界資深前輩先發現的,才知道小玉的子代在飛行羽上的表現有些不同,回頭仔細看看熟母小玉的外觀表現,和一般正常原生種熟母鳥不同的是,小玉的鳥喙和腳趾甲顏色比較淡,這或許代表小玉有些隱藏基因在身上。而小玉的藍白肚老公是不是也剛好帶了什麼隱藏性基因呢?
較早之前的子代照片沒有來得及留存完整,我記得飛行羽有派特表現,聽新主人說,換過羽就消失了。幸好還有一張資料照片及一段2018年7月出生的子代影片
自己觀察留下的這五隻
2018年4月原生種母鳥,無小時候照片已經滿2歲半的原生光輝母,等到想觀察時已經無從觀察起了,牠的飛行羽沒有發現任何特殊表現。
2019年3月海水母鳥派特海水小時候的飛行羽白斑也算明顯,到快滿一歲時,開始漸漸還原成黑色飛行羽帶白點
換飛行羽的時間一直延續到2020/11/29(1歲8個月)還在進行
2019年3月藍白肚公鳥A 還沒換飛行羽前全白,開始換羽後,7個多月大小開始換1-2支 → 10個月左右已換5-6支,還原為黑色飛行羽
到2020/11/29(1歲8個月)時,飛行羽已經完全變成黑色,但是次級覆羽還有2支有白色狀態
2019年6月藍白肚母鳥,飛行羽沒有特別明顯
這隻原本看起來正常正常的,1歲起開始全身換羽時,卻異常的出現幾支白色羽管,不是在翅膀飛行羽上,而是出現在背部。住同籠的某些光輝似乎覺得這幾支白色羽管很礙眼,總是會故意去啃咬藍白肚母鳥(右邊那支已經被咬掉兩次了),為了拍到左右對稱的白色羽毛又等待了3個月,還好被咬掉的地方一樣冒出白色羽管,左邊還另外又多冒出了一支。
2019年6月藍白肚公鳥B,飛行羽沒有特別明顯這批(同水有海水綠公*2+藍白母*1+藍白公*1)飛行羽就沒有特別明顯的白,飛行羽換過以後也還原成黑色,但是或許是緊迫,或許是營養不良,飛行羽有壓力紋產生
★翼羽小教室
翼上的羽毛可分成2大類,飛羽remiges和覆羽wing coverts。飛羽用於飛行,長而堅硬,依附著的位置不同,可區分為初級飛羽primaries和次級飛羽secondaries。初級飛羽附著於腕掌骨和指骨,共10枚,長短不一,可受意志控制張合及後掠程度,科學上的編號係根據換羽順序,由內而外編為P1~P10;次級飛行羽附著於尺骨,各枚長度相近,數目約15~20枚,翼展越長者數目越多。
覆羽用於覆蓋與保護,短而柔軟。呈覆瓦狀排列,覆蓋飛羽基部,頂補前一列的毛基部空隙,使翼面成為完整的弧面。
換羽後出現白色覆羽的藍白肚母鳥,據說是標準的隱形派特
原生母鳥小玉死了之後,藍白肚公鳥改配其他母鳥,隔了兩年又出了派特幼鳥,所以單純是藍白肚公帶隱性派特基因嗎?
並且,另外一對藍白對鳥也在同時出了一隻派特幼鳥,這究竟是......,難道......,反正錯開血緣就不會有問題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