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過的幾種鸚鵡,虎皮、愛情鳥、和尚、光輝,最基礎的顏色都是綠色,大自然的定律似乎就是如此,多數品種的鸚鵡基本羽色和樹木顏色相近,可以形成一種保護色。透過基因突變,產生了綠色之外的其他顏色,如藍、黃、白、灰、黑、紫等等 不同程度深淺,不同面積比例 組而成合的各種混合色調,有時豔麗有時嬌嫩;有時濃烈有時優雅;有時質樸有時華美,豐富了鸚鵡的羽色變化,紅飛翠舞,引人入勝。
在羽毛這塊畫布中,運用基因變化來調色,
加入灰或紫,或去掉不同程度的暖色系鸚鵡色素,會出現灰黑、紫羅蘭、部分藍化(海水綠、海水藍)、藍白肚.
加一點不同程度的淡化,會出現伊莎貝爾、肉桂表現。
還可以加入其他基因技法,彼此互相交錯融合,得到更多斑斕的色彩。
原生種光輝(左2)加入灰色基因,灰色蓋住藍色表現,呈現頭黑身體橄欖綠(左1);少了部分暖色系色素(左3)以及完全藍化(右1)的光輝鸚鵡
伊莎貝爾和肉桂會淡化羽色,不過伊莎貝爾(中)的影響力沒有肉桂(右)大,若非不小心在陽光下拍了照片,看到瞳孔顏色不同,還以為家裡的伊莎貝爾(天空藍)只是一般的藍白肚母鳥,但是,加入肉桂基因的藍白肚,外觀看起來就明顯淡化許多,比較好辨認。
若身體的黑色素消失,可以得到紅眼黃化突變,紅眼黃化隨著暖色素的減少,還可以產生乳黃、乳白和白化等變異種。
加入pied、opaline、edged或其他基因技法,又是一番風情。
除了色素成色,鳥類的羽毛還能藉由羽枝內的特殊微小結構,反射、干涉和散射自然光,這些光學效應使鳥類羽毛呈現更豐富多樣的顏色變化。
開了閃光燈拍的照片,呈現金屬光(左上);陽光襯著的藍白肚光輝,讓身上的藍色羽毛 產生櫛比鱗次的星空藍、寶石藍、孔雀藍到冰雪藍,分外鮮明(左下)
照片都是自家模特兒,文字內容也僅限於部分基因表現,還有更多風情萬種的光輝羽色,等待愛好者去發現
用自己的認知寫了這篇部落文,若有敘述不正確的地方,還請路過的前輩高能不吝賜教指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