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隨著鳥寶數量越來越多,在空間不變、密度變高,同時和其他鳥友交流的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,更要好好加強鳥舍的管理,新進鳥兒要先隔離驅蟲幾天再融入團體,鳥舍要保持乾燥通風,食物及環境的清潔衛生要勤勉,定時消毒滅蟲,尤其時序進入夏季,是蚊蟲大量孳生的時間,每年至少這時候,都要給孩子們來一次體內外驅蟲,才會叫人安心。

 

之前曾寫過一篇 鸚鵡的體外寄生蟲  ,那時使用的是滴必靈,必須一隻隻的抓出來點藥水,效果非常快速良好,缺點就是在抓鳥的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鸚鵡們緊張,怕牠們免疫力下降,而且自己手上也會多了好幾處咬傷。這兩年使用了鴿友普遍認同的產品,泡水服用就可以有效清除愛鳥的體內外蟲,適合鳥寶數量越來越多的我。體內蟲是不是驅除了看不到,用藥那幾天排便變漂亮了就是,而體外蟲的部分就可以從羽毛內面看出端倪,用藥5天左右體外蟲仍活躍,10天後部份活力大減,因為環境中還有殘存的體外蟲,可能又會爬回鳥兒身上,所以再重複餵藥一次,同時環境也要配合清潔消毒,讓鳥兒多沐浴曬太陽。這款藥物效果不像滴必靈那麼立即明顯,或許是自己加水稀釋的比例偏稀的緣故,不過這樣也比較令人安心,畢竟是吃進體內的藥物,怕藥效太強反倒傷了孩子們的身體。

 

未用藥前的白粉樣疥癬蟲影片

白粉樣疥癬蟲「移動速度快,危害性相對之下也比較高,過多時會造成食慾不振、劇烈的癢、神經緊張、休息不足、不吃東西,嚴重時進而造成消耗性的死亡。這些蟲子除了躲在鳥兒身上,也會躲在環境中伺機而動,所以平常要固定時間做驅體外蟲的動作,每星期沐浴一、兩次;籠具、棲木、巢箱都要經常清洗、巢材要更換;多加利用太陽,日光照射是很好的消毒工具。
 
 
 
 
很難想像,上面影片及下面充滿白點的第一張照片,竟來自一隻2個多月大的光輝鸚鵡,猜測是親鳥帶原,是自己不好,進鳥的時候沒有確實做好隔離驅蟲,以至於後來大量繁殖;再下面一張就看不出多大問題,這隻光輝已經在家裡待了3年多了。

IMG_20210608_103338.jpg

 

IMG_20210608_110240.jpg

 

 

療程結束後,再抓同一隻光輝幼鳥出來拍照比較,雖然原本密密麻麻的體外蟲減少了許多,不過還是有活體出沒。可能要調整一下自己的稀釋比例及驅蟲頻率,以免體外蟲又再次繁殖活躍起來。

體外蟲4.jpg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妮娃娃 的頭像
    妮娃娃

    My Dear Parakeet( Bourke's &Scarlet-chested )

    妮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