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世界鸚鵡圖鑑 / 蔡錦文

152452a2fc0c1a.jpg

此書在推薦序中提到,鸚鵡因為太聒噪及過度好動,昰容易被棄養的寵物......
這點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認同,我就搞不懂,鸚鵡這麼可愛,怎麼會有主人捨得拋棄牠,我想會不會昰鸚鵡太聰明,自己開籠門跑了,所以造成被棄養的錯覺。

作者也探討了雜交的問題,因為人類總是追求新奇,某些繁殖者就會藉由雜交來創造新的物種,迎合人類的喜好。
雜交昰什麼?
雜交就是不同品種交配,培育出新種
這樣做不好嗎?
以蝴蝶蘭來說,現在市面上的蝴蝶蘭品種,有95%是跨種雜交出來的,為的就是讓蝴蝶蘭的花形可以更變異更漂亮,或者是香味可以更持久。
我們在食用的稻米,也會經由雜交來解決不同需求,例如抗病、好吃、縮短生長期、高產量、耐暑、耐寒、抗風等等。
咦?這樣看起來好像百利而無一害,動物界不行嗎?
書上說雜交使得基因混雜,外表形態、行為模式改變,不孕個體數增加.......
魯鈍的腦袋還是不清楚會有什麼危害,但是清楚的是--許多特有的原生種動物,可能會因此而消失。

世界上  最大的  鸚鵡 --巴西的紫藍金剛鸚鵡,全長1公尺,體重1.5公斤
世界上體重最重的鸚鵡--鴞鸚鵡〈鴞字唸ㄒㄧㄠ〉
世界上  最小的  鸚鵡 --新幾內亞的侏儒鸚鵡,只有8、9公分

鸚鵡和其他鳥類不同的地方
1.對生趾
2.大而寬的頭部
3.較短的頸子
4.靈活的舌頭
5.鼻孔周圍有肥厚的蠟膜
6.羽毛間散布非常多的羽屑


書上說,2002年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,有高達35.4%的鸚鵡種類瀕臨滅絕,
又過了10年了,不知道數字有沒有增加?


羽屑的形成
是由一種類似絨羽的羽毛產生,這種羽毛的羽枝會不斷的碎裂,產生細如粉末的碎裂物,就是羽屑,可以清潔、光滑其他羽毛。

多數鸚鵡在性成熟前的羽色會比較像母鳥的羽色,但也有例外,如鮮紅玫瑰鸚鵡。
鸚鵡和蜂鳥〈屬雨燕目〉是目前僅知的非燕雀目鳥類中,可經由後天學習而達到聲音表現的一群。
1938年,Friedmann等學者發現16種20隻籠養的南美洲鸚鵡,大多是左撇子,用左腳抓握食物。
1958年,Mashall等學者發現,離巢僅60天的雄虎皮鸚鵡已可產生精蟲,是一種生理適應〈環境惡劣時,遇到適合生殖的情形〉

世界鸚鵡分布,
大多棲息南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區,北美洲原有兩種,現只有墨西哥針葉林的粗喙〈厚嘴〉鸚鵡,整個美洲大陸有148種
澳洲63種
大洋洲14種
非洲大陸有22種
印度洋島嶼少數
亞洲有113種,整個亞洲大陸只有環頸鸚鵡屬Psittacula以及倒懸鸚鵡Loriculus,然而菲律賓和印尼有非常豐富的鸚鵡分布

分布最北的鸚鵡--阿富汗沙非德山的黑頭環頸鸚鵡〈原最北紀錄是北美洲已絕種的卡羅萊納長尾鸚鵡,1920滅絕〉
分布最南的鸚鵡--阿根廷火地島的南方鸚鵡


鳥類中的愛因斯坦--鸚鵡
因為逃逸、棄養及其他因素,外來種會對本土鳥造成危害,包括掠食、食物和巢位的競爭、疾病和寄生蟲的傳染、雜交等

觀後感:
當然從中學到很多知識,有些問題也激盪了腦力,這本書中最重要的應該是作者一筆一畫親自繪製的鸚鵡圖案,栩栩如生,真的看過一遍以後發現有好多鸚鵡都長得好像,沒有一本圖鑑實在難以順利分辨,是一本很棒的工具書。









養鳥真的很容易--愛情鳥飼養完全手冊/Vera Appleyard

此書雖然是針對愛情鳥而寫,但是應該適用於其他鳥類...............

 

迷思1:養鳥需要成對飼養嗎?跟人類互動良好時,就算只單養一隻,也不會憔悴而死。

迷思2:手養雛鳥會比較親人 ? 缺乏手餵經驗時,將造成嚴重風險。( PS:阿沒有第一次,哪來的經驗 )

作者建議可以選擇剛斷奶的幼鳥,或者預訂一隻已進行手養的鳥兒,斷奶再帶回家,**鳥兒 6 個月之前,需要持續的被接觸 , 輕撫與說話,才不容易回復野性。填鴨式的灌食法,會影響到幼鳥的個性及親人度 ; 強迫幼鳥提早自行進食,會產生焦慮。鳥兒剛到新家會非常緊張,前幾天不要接觸鳥兒並不是好方法,偶爾與鳥接觸,動作慢一點,以平穩的聲音說話,可以協助鳥兒適應新環境。

鳥兒將人類視為同伴,一整天不見之後,回到家後鳥兒會希望和牠有立即性的接觸,所以會大聲呼喚主人,是一種 "聯絡呼叫" ,主人應給予回應。

 

剪羽不等於剪翅,修剪時應先確認羽軸是否有血。

鳥兒一天睡10~12小時,可以減少發情行為。

木頭是細菌滋生的主要材料,除了定期洗刷與曬太陽之外,最好每隔幾個月全部更換。墊紙每天換,籠具應該每週清洗。家用漂白水1:30是最便宜好用的消毒劑。作者曾聽聞許多飼主逛完鳥店或參加鳥展之後,愛鳥突患重病並奄奄一息的故事,所以回家後先洗滌更衣是一道防線。

P66.從行為,糞便,外觀,精神,其他身體變化來辨認病兆

人們看到鳥兒好轉時,常會私自停藥,不遵從醫囑完成療程,是冒險讓抵抗力更強的病菌留下來,產生抗藥性,會更難救治。

 

此書第五章討論安全議題,很值得看**宜避免的有毒煙霧 : 煮菜油煙,烤肉煙霧,噴霧清潔劑,空氣芳香劑,全松香味物品,新的地毯塵霧 ( 含甲醛 ) ,香味衛生紙,皮革保護劑,蠟製品,熱熔膠,不沾鍋表面的PTFE四氟乙烯煙霧漂散。

 

蔬菜比水果更有營養,換一種新的食物要10~14天鳥兒才會嚐幾口。食物種類多,讓鳥更快樂。水果無法取代蔬菜,新鮮麥草,發芽種子,含維生素,礦物質,氨基酸。鳥兒喜歡種子是天生的,早點接觸各式食物,可幫助小鳥到長大時都願意嘗試新食物,要教導牠接觸蔬果,使之營養均衡。如果飲食已經健康均衡,不需再另外補充維生素,飲水中加入維生素易滋養細菌。

??進行抗生素治療後補充益生菌是沒有作用的,因為產品萃取於哺乳動物,不適用鳥類??P.39

若不繁殖而母鳥產蛋的話,立即拿走比留下,母鳥比較不容易再下蛋,或者可以選擇讓牠下滿一窩數量。改變居住環境也可以抑制牠不斷下蛋。產蛋的母鳥要注意補充鈣質。

巢材的選擇,松木屑或紙製巢材care fresh ,2~3吋厚的柔軟墊材方便母鳥產蛋,也可預防寶寶外八。寶寶外八通常可在21天大前矯正過來。下第三顆蛋後才開始全職孵蛋是正常的。鳥寶寶前幾天會仰躺是正常的。

杉木屑可能有毒,用玉米穗軸和堅果殼做墊材,可能會帶有麴苗菌,邊緣銳利的堅果殼會傷害消化系統。鳥糞若含有病毒,乾掉後仍會構成威脅達3~4個月之久 ( 以鸚鵡熱病而言 ) 

病毒無所不在,許多病毒在環境中極為穩定,不需宿主就能存活,可以潛伏家中數月之久,靜靜等待下一個受害者,若發現病毒,需消毒鳥舍。

並非所有鳥種對每個病毒都同樣容易得病,個體細胞上必須有病毒能依附的受器才會感染,看似健康的鳥兒有可能是帶原者,自己沒發病,卻傳染給其他鳥兒。

 

急救用品清單 : 止血藥(趾甲用),玉米粉或麵粉(流血的皮膚/羽毛用),止血鉗,尖嘴鉗,鑷子,獸醫用膠布,沐巾(包裹鳥兒),提籠(搬動鳥兒),瓶裝水,乾糧,毛毯(保暖用),保暖墊口服電解質液,優碘,蒸餾水,塑膠製就醫箱,緊急連絡電話(主要獸醫,備用獸醫,毒物控制中心,願意幫忙的友人)

    @@@   哇!看倌們看看,羅列的有多詳細啊!而且作者還提到遇到災害時怎麼辦?像火災,風災還是地震,我自己曾經假想過這個問題,最後發現無法解決,若是遇到火災在很倉促的時間內,十幾籠的鳥兒怎麼可能一起帶走,或許乾脆打開籠門讓牠們自己逃生去,或許存活率還會高些 T T 。

撤退提箱內容物參考,稗子,滋養丸,無防腐劑的乾燥蔬果,瓶裝水,鳥點心,保暖毯。

 

在第六章行為與訓練中,作者非常懂鸚鵡的語言與行為表現,所以能加以柔性支配,成功馴化。耐心與體諒是教導鳥兒把戲的法門,不要修理鳥兒,會失去信賴感。大多數鸚鵡是公鳥善學語,愛情鳥則是雌鳥善語。

 

@@關於基因,有興趣的人可多研究,前幾年我在養鳥的時候,對這些名詞感到有距離,更別談去理解如何配對能生下何種羽色的寶寶,每每都是直接請教前輩得到答案。2009年起養鸚鵡到現在邁入第八個年頭了,才學著動腦筋去思考和記憶什麼是隱性遺傳,顯性遺傳,性聯遺傳,還有體染色體顯性遺傳,體染色體不完全顯性遺傳,體染色體完全顯性遺傳,體染色體隱性遺傳。      @@@@@哇!打完自己又花了......

鳥的整體外觀表現受  1.黑色素的濃度與位置   2.紅黃鸚鵡色素的濃度   3.羽毛組織裡的暗色層   影響。

 

 

*** 總結 ***

這本書寫得拉拉雜雜的,非常的詳細與口語化,看書時要自己分類條列重點,雖然很繁瑣,但是注意到很多小小細節,是很實用的飼養參考書籍。

 

-----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妮娃娃 的頭像
    妮娃娃

    My Dear Parakeet( Bourke's &Scarlet-chested )

    妮娃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