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書,我喜歡一面做筆記,但是鸚鵡的飼養方法這本書完全沒有筆記可做,因為整本書都是重點,從如何挑選鸚鵡、介紹鸚鵡的種類品系、餵食的要領、穀物的營養介紹到日常生活的照顧,文字敘述不但淺顯易懂,還搭配許多圖片做說明,想不了解都很困難,作者們平均都有30年以上的經驗。集結眾人智慧的飼養書籍,非常適合鸚鵡飼養入門者閱讀,尤其是想飼養虎皮鸚鵡、愛情鳥和玄鳳鸚鵡的人,這本「鸚鵡的飼養方法」絕對助益很大。
能夠親自餵食是讓雛鳥變成手養鳥的首要條件,飼養雛鳥以春季開始為佳。幼雛時使用蒸餾水做雛鳥飼料有助吸收, 理想的雛鳥飼料溫度是38~40度,食材要新鮮,抓取幼鳥時雙手要保持溫熱,小型鸚鵡手掌將雛鳥的背部包住握起,手指固定住腳;中大型鸚鵡用手輕輕向下壓住兩側肩膀。2~3週的雛鳥每天餵食6~7次,健康的雛鳥會自己開口索食。30天左右的小型鸚鵡會開始自行覓食,可以灑些飼料在容器底部讓牠練習啄食,慢慢減少手餵次數。鸚鵡斷奶不是看天數,而是要觀察鳥兒的體重與成長速度,一般冬天需要比較長的斷奶期。
從可以自行進食開始到長成中雛的這段時間,是跟鳥兒建立感情的重要時機,經常撫摸鳥兒增加親密感,每天都要花時間和牠說說話、打招呼、放牠出來玩,如果不讓鳥兒走出鳥籠習慣外面的世界,久而久之會對人類害怕。這時鳥兒也開始學飛行,要修剪翅膀也是趁這個時候,鳥兒的領域中認為高處比低處佔有優勢,所以鳥兒喜歡站在高處有安全感,但是,雛鳥這時還不能停在高處棲木上,所以要先放低一點。一歲以下的幼鳥,鳥籠溫度要維持在24~28度之間〈我先前從前輩那裡學到的經驗是要維持在28~30度之間,羽毛長齊後的幼鳥不要吹到風〉,健康的成鳥可以適應某種程度的低溫,若日夜溫差大於15度以上對鸚鵡是重大負擔。
如果不是從幼雛開始飼養,想訓練成手養鳥要更具耐心,善加利用食物,練習期間不可抓握鳥兒。從眾多鸚鵡中挑選一隻不怕生的帶回家,仔細觀察牠特別喜歡的飼料種類,然後在日常餵食時不要放入牠喜歡的飼料,改在鳥籠外拿著引誘牠、觀察牠的反應,如果牠有意取食時,進一步將手放進鳥籠中餵食,這個階段通常鳥兒都會害怕,要反覆測試一段時間,直到鳥兒願意上手食用飼料時,就可以打開籠門在門口餵牠吃飼料,慢慢的建立起感情。鸚鵡的放風時間1~2次 / 天,30~60分 / 次,放風時可以讓牠在主人手上玩,但是記得主人的雙手要保持溫暖,主人和鸚鵡之間的互動,可以輕輕撫摸鸚鵡頭部、耳朵附近,餵牠吃點小零食,對著鳥唱歌、說話、吹口哨,促進彼此的親暱感,也可以讓牠獨自遊戲,但是要注意鳥的居家安全〈有沒有開著的天花板吊扇、正在烹煮的鍋子、會不會啃咬外露的電線、其他會纏住鳥兒的繩子之類的〉,也要注意有沒有關好門窗,不要讓寵物鳥有飛走的疑慮〈紗窗紗門是不安全的,咬破飛走的案例比比皆是,也要注意其他家人出入時,鳥兒受到驚嚇趁隙飛走的可能性〉。另外若飼養多種鸚鵡,一起放風時要觀察有沒有會被欺侮的危險。通常養單隻鸚鵡較會撒嬌,需要多花時間陪伴,養多隻的話要注意是否會吵架,不吵架可以關一起,會吵架即使是同種也要分開。
飼養鸚鵡前應先確認鸚鵡的種類、性別、年齡、飼料種類、環境溫度設定、飼養的注意事項;
哪裡可以買呢?熟人、寵物店、網路,運送過程會對鸚鵡造成壓力,最好面交;
確認鸚鵡健康狀態的方法,食慾佳、叫聲宏亮、活動正常、眼睛有神、雙翼服貼、羽色豐盈、肛門乾淨、腳無彎曲、腳趾無缺、上下喙能緊閉。
運送過程最好待在小紙箱中,鳥兒不易受驚嚇而亂動,降低運送的危險性。
1.在安全的環境中,手養鸚鵡的放風時間 30 分 / 天
2.如果只飼養一隻,最好選擇鸚鵡造型的玩具陪伴牠
3.保溫是養育雛鳥的第一要件
4.選對食物〈飼料、青菜、礦物粉、水〉可使寶貝健康
5.爲以防萬一需備小型醫藥箱,找好可信賴的動物醫院
生活必需品:鳥籠、棲木〈最佳粗細是腳爪剛好能抓取一半〉、飼料盒、水杯、底盤鋪設物
視情況所需:保暖工具、溫溼度計、醫療籠、寵物箱、玩具
放置鳥籠的NG場所:
1.早晚溫差很大的地方
2.空調排風口
3.易遭動物攻擊的場所
4.吵鬧的地方
5.陽光直射的地方
6.昏暗的室內環境裡
對鸚鵡NG的玩具
1.使用的繩子材料是易散開的纖維組織
2.橡皮筋等有勒住頸部危險的玩具
3.有吞食危險的珠珠玩具
4.會破裂、掉漆或尖銳易受傷的危險玩具
鸚鵡藉由日光浴幫助合成維生素D3,D3不足會引起鈣質代謝問題,但也不可將鳥籠放在陽光直射處,溫度過高會罹患日照病。飼主若是夜貓子也會影響鳥兒的生活作息,鳥兒的理想睡眠時間是12小時,可以蓋上布巾阻隔燈光。早上跟傍晚是鸚鵡活動力最強的時候,也最喜歡在這兩個時間鳴叫。春季到夏季是換羽期,要多補充高熱量飼料,到夏天要留意飲食腐壞,一天換2次飲水,冬天要注意溫差。
留言列表